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果前 云何名『菩薩』 2007-07-27 02:06:27
云何名『菩薩』

眾所周知:佛教『大乘』與『小乘』之區別,乃在於利他與否,前者為『自利且利他』,而後者只有『自利』。所謂『自利利他』,概括言之,為發『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也。然而學佛修道者於發菩提心之後,必須堅持到底,不可稍遇障道因緣,即便退失,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數年,佛在天邊』,如是將全功盡棄,難免繼續墮落『六道輪迴』,是故學佛修道者不但要發菩提心,令菩提心永不忘失之外,更應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方能名為『菩薩』。詳言之,即須依《攝大乘論釋》開示,成就『三十二法』,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乃名菩薩。茲分述之如下:
(一) 令入一切智智故。
(二) 自知我今何假智故,
(三) 摧伏慢故。
(四) 堅牢勝意樂故,非假憐愍故。
(五) 於親非親平等心故。
(六) 永作善友乃至涅槃為後邊故。
(七) 應量而語故,含笑先言故。
(八) 無限大悲故。
(九) 於所受事無退弱故,無厭倦意故。
(十) 聞義無厭故。
(十一) 於自作罪深見過故,於他作罪不瞋而誨故。
(十二) 於一切威儀中恒修治菩提心故。
(十三) 不悕異熟而行施故。
(十四) 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
(十五) 於諸有情無有恚礙而行忍故。
(十六) 為欲攝受一切善法勤精進故。
(十七) 捨無色界修靜慮故。
(十八) 方便相應修般若故。
(十九) 由四攝事攝方便故。
(二十) 於持戒破戒善友無二故。
(二十一) 以慇重心聽聞正法故。
(二十二) 以慇重心住阿練若故。
(二十三) 於世雜事不愛樂故。
(二十四) 於下劣乘曾不欣樂故,於大乘中深見功德故。
(二十五) 遠離惡友故,親近善友故。
(二十六) 恒修治四梵住故。
(二十七) 常遊戲五神通故。
(二十八) 依趣智故。
(二十九) 於住正行不住正行諸有情類不棄捨故。
(三十) 言決定故。
(三十一) 重諦實故。
(三十二) 大菩提心恒為首故。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二法』,應知皆是菩薩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何以故?蓋菩薩若能修行如是『三十二法』以莊嚴六波羅蜜,即能使菩薩:(1)乘於大乘;(2)斷三惡趣因緣;(3)具足善為諸佛所護持;(4)隨所欲至便得往生;(5)捨一切胞胎能化生諸佛前;(6)能行無諍身口意業;(7)住不放逸行為諸天世人之所恭敬;(8)善通達三脫門而不證實際;(9)一切無我法皆現在前而猶不捨莊嚴六波羅蜜。
總而言之,菩薩為『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而證得無上菩提,勢必(1)具大根(即世世生生培植無量福德善根);(2)有大智(即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而不著於度眾生之相,處處離相,清淨無染);(3)信大教(即深信般若大教,破除妄想煩惱,斷惑證真,離苦得樂);(4)解大理(即若能返璞歸真,發心修行,決定可以成佛);(5)修大行(即能精修六波羅蜜,發三心,修四攝,離相妙修,中道圓修);(6)經大劫(即三祇修福慧因,百劫成相好果,大願大行,精進不退);(7)證大果(即因圓果滿,福慧雙足,三覺齊備,萬德具足,終究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April 10,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