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小可 台灣最大的醮 2008-09-01 06:40:10
我知道台灣民間舉行最大的醮典是台南鹿耳門天后宮的羅天大醮
不過
聽說還有比羅天大醮更盛大的
好像是普天?另還有一個什麼天的,忘記了
不知有誰知道?
【第 1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所知 2008-09-02 14:21:40
台灣,當然是羅天大醮最大,根據所知有下說:

一.羅天大醮在宋代也有稱為普天大醮或周天大醮的。

二.一為國醮所用分上階三等
(1)上階上等:稱普天大醮,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行科四十九晝夜。
(2)上階中等:稱周天大醮,設二千三百星辰聖位,行科三十晝夜。
(3)上階下等:稱羅天大醮,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行科十二晝夜。
【第 2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轉貼 2008-09-03 00:27:30
羅 天 大 醮 的 由 來 : 羅 天 大 醮 是 道 教 大 型 綜 合 儀 禮 的 名 稱 。 羅 天 , 即 大 羅 天 , 道 教 指 天 之 三 界 以 上 的 極 高 處 。 《 無 上 秘 要 》 稱 天 之 「 三 界 之 上 , 渺 渺 大 羅 」 , 以 羅 天 指 設 醮 之 名 , 是 極 言 其 請 降 神 靈 數 量 之 多 , 品 位 之 高 , 以 及 設 醮 時 間 之 長 , 規 模 之 大 , 設 醮 目 的 之 廣 泛 , 參 與 醮 儀 的 道 士 和 祭 祀 、 奉 獻 的 道 教 徒 人 數 眾 多 。 醮 , 原 是 祭 儀 的 意 思 。 宋 玉 《 高 唐 賦 》 云 「 禱 旋 宮 , 醮 諸 神 , 禮 太 乙 」 , 醮 神 就 是 祭 神 之 意 。 兩 晉 之 間 , 醮 和 齋 對 舉 , 《 太 上 洞 淵 神 咒 經 》 稱 「 修 齋 設 醮 , 不 依 科 儀 之 考 」 。 唐 代 以 後 , 齋 和 醮 才 較 普 遍 地 連 用 , 以 指 稱 道 教 儀 禮 。 因 此 , 醮 是 道 教 對 其 崇 拜 儀 禮 的 一 種 稱 呼 。 《 無 上 黃 籙 大 齋 立 成 儀 》 稱 , 「 延 真 降 聖 , 乞 恩 請 福 , 則 謂 之 醮 」 明 代 以 後 , 道 門 與 民 間 多 以 醮 代 替 齋 , 羅 天 大 醮 之 稱 遂 流 行 開 來 。

羅 天 大 醮 的 內 容 及 其 特 點 : 明 代 正 統 《 道 藏 》 收 有 以 羅 天 大 醮 冠 名 的 科 儀 文 獻 有 《 羅 天 大 醮 設 醮 儀 》 , 《 羅 天 大 醮 三 朝 儀 》 , 《 太 上 洞 玄 靈 寶 天 尊 說 羅 天 大 醮 上 品 妙 經 》 等 。 據 《 羅 天 大 醮 設 醮 儀 》 , 在 羅 天 大 醮 中 召 請 的 有 「 三 清 至 尊 、 十 方 上 聖 、 玉 京 金 闕 天 帝 天 真 、 十 方 師 尊 聖 眾 、 三 界 官 屬 、 一 切 威 靈 」 等 等 天 地 間 所 有 神 靈 。 行 儀 的 目 的 就 是 為 國 泰 民 安 、 懺 罪 謝 恩 、 祈 壽 延 生 、 拔 幽 薦 祖 等 等 。 羅 天 大 醮 的 規 模 比 較 大 , 時 間 也 長 , 一 般 要 舉 行 三 天 、 五 天 、 七 天 等 不 等 , 每 天 所 行 科 儀 均 不 相 同 , 因 此 內 容 十 分 豐 富 。 羅 天 大 醮 在 宋 代 也 有 稱 為 周 天 大 醮 或 普 天 大 醮 的 。 據 《 道 門 定 制 》 稱 , 宋 代 的 周 天 大 醮 供 奉 的 神 靈 有 「 二 千 四 百 分 位 」 , 普 天 大 醮 則 設 神 靈 「 三 千 六 百 分 位 」 。 這 兩 種 醮 只 有 「 朝 廷 修 奉 , 或 大 臣 為 國 亦 許 修 設 , 庶 人 不 許 奉 修 」 。 現 在 香 港 、 澳 門 地 區 和 台 灣 省 道 教 常 有 舉 行 太 平 清 醮 、 祈 安 清 醮 , 據 其 內 容 , 就 是 地 區 民 眾 自 己 邀 請 道 士 舉 行 的 羅 天 大 醮 。

主 辦 單 位 :中 國 道 教 界

活 動 內 容 :

為 祈 禱 新 世 紀 世 界 和 平 、 國 家 昌 盛 、 祖 國 統 一 、 人 民 幸 福 , 中 國 道 教 界 將 於 2 0 0 1 年 5 月 2 0 日 在 山 西 省 介 休 縣 綿 山 舉 行 羅 天 大 醮 。



各 地 道 教 界 在 綿 山 設 壇 名 單 如 下 :





大 羅 宮 : 朝 真 壇 : 北 京 白 雲 觀

都 壇 : 綿 山 道 協

主 神 壇 : 綿 山 道 協

三 清 殿 : 至 真 壇 : 蘇 州 道 協

四 御 殿 : 吉 祥 壇 : 江 西 龍 虎 山 天 師 府

斗 姆 殿 : 順 星 壇 : 香 港 蓬 瀛 仙 館

三 官 殿 : 賜 福 壇 : 上 海 市 道 協

洞 真 宮 : 度 人 壇 : 四 川 省 道 協

洞 神 宮 : 如 意 壇 : 武 漢 長 春 宮

真 武 殿 : 報 恩 壇 : 武 當 山 道 協

五 老 殿 : 延 壽 壇 : 陝 西 省 道 協

雷 神 殿 : 普 濟 壇 : 河 北 省 道 協

聖 母 殿 : 祝 願 壇 : 茅 山 乾 元 觀

八 仙 殿 : 青 玄 壇 : 各 經 懺 團 輪 流 放 焰 口





地 點 :

山 西 省 介 休 縣 綿 山





日 期 :

5 月 21 日 上 午 , 舉 行 綿 山 復 興 揭 碑 慶 典 ; 下 午 , 開 壇 。

5 月 22 日 至 29 日 , 各 壇 依 科 演 法 。

5 月 30 日 , 送 神 。





高雄縣大樹鄉明元北極殿展開一百零八天羅天大醮,信徒依神明旨意製作高卅六尺、直徑三尺二,約五、六層樓高的巨無霸香柱,造價四百廿萬元,大小、造價在台灣絕無僅有,香柱還得多次測試,讓它剛好可焚燒一百零八天,信徒聲稱這應是台灣最大香柱。



大樹鄉和山村明元北極殿廿八日起展開「甲申年一○八天羅天大醮」,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矗立在廣場的巨無霸香柱,廟方特地興建鐵皮屋保護香火不熄。明元北極殿負責人魏瑞漢表示,他們是根據奉祀的玄天上帝指示,舉辦羅天大醮為地方消災解厄,二年前即開始籌畫製作可焚燒一○八天的香柱。



北極殿管委會曾試圖委託製香舖製作,不過因工程浩大,加上得控制香火剛好焚燒一○八天,因此沒有人願意承接,最後由信徒黃金波、吳江忠自告奮勇。



黃金波說,他和妹婿吳江忠都沒有製作香柱的經驗,過程中完全憑著靈感,不僅得考量香柱高度、直徑,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焚燒速度,因此香柱密度相當重要,得拿捏準確,他們也是邊做邊修改,歷經八個月才大功告成。



除鐵皮屋遮風擋雨外,北極殿管委會卅餘名委員得輪班廿四小時守候,確保香火不熄,香柱每天焚燒約十公分,預計三月底焚燒見底。

建醮的類別



古代建醮可分宮廷建醮及百姓建醮;宮廷舉辦的最為隆重,如:由帝王舉辦的羅天大醮、諸侯舉辦的齊天大醮,其規模都極為盛大,現今已不可見。然而台灣於1980年及1984年,分別在高雄關帝廟及台南市鹿耳門的天后宮舉行過名為「羅天大醮」的隆重祭典,這是極少有的例子。



 一九八四年農曆十月,正值甲子年、雙春(閏十月、小陽春)雙雨水,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奉天承運、掌握天時、地利、人和之良機,於十月初十子時起鼓、開鑼宣示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正式開始,直至閏十月二十八日子時開葷,舉行十一萬二千盆以上的大普度,是為海峽兩岸自唐太宗以來首次的民間百姓「羅天大醮」盛典。



  這是歷史上有記載以來的第三次羅天大醮。第一次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三年率兵出征凱旋歸來,為感謝天地、超度陣亡戰士,乃決意修建羅天大醮,卻因經懺不足,遂派聖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經,至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玄奘取經回長安時啟建羅天大醮。第二次於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一五五五年)由宰相主持修建羅天大醮(傳聞宋仁宗時亦曾舉行過一次),第三次的羅天大醮傳說天意囑由民間百姓啟建。而台灣是中國歷史上真正人民作主的國度,台南市又是台灣文化古蹟的重鎮、鹿耳門則是台郡咽喉、府城天險、是鄭成功的登陸地、是改變台灣歷史與台灣人命運的關鍵地點,並由引領鄭王「助伊潮水」而得以登陸、打敗當時西方列強的荷蘭人之天上聖母──鹿耳門媽,傳達上天意旨辦理羅天大醮,實屬天時、地利、人和之盛事,甚合知識分子所強調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當時的羅天大醮的科儀順序是:第一次舉辦金籙謝恩祈安芳醮(五朝)之玉皇上帝醮,自農曆十月十日至十四日一共五天,普度一次;第二次舉辦金籙三元降福芳醮(五朝)之三元三界醮,普度一次;第三次金籙禳熒祈安保境福醮(三朝)之火醮;第四次金籙禳災祈安福醮(五朝)之王醮,普度一次;第五次金籙九皇禮斗消災延壽醮(九朝)之九皇禮斗醮,普度一次;第六次金籙奠安福海清醮(五朝)之水醮,普度一次。接著舉行黃籙超度大齋(五朝)之地府超度以及玉籙血湖大齋(五朝)之血醮,各普度一次。第七次是祈安清醮(七朝);最後則是閏十月二十八日的開葷大普度。此一羅天大醮盛典可說是總集成當前台灣道教廟宇各類各式拜拜、普度、賞兵、作醮之科儀與典範,尤其可貴的是一切儀式、道場、佈置、音樂、舞蹈、人員禮服等,均遵循古禮極盡考究,奠定了日後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之儀典基礎。



  根據當時羅天大醮旗牌官潘風源說:大普度的祭品數量必需要十一萬盆以上!那是鹿耳門媽轉達上天意旨,不能責怪乩童或桌頭獅子大開口;巧合的是旗牌官傳令下來以後數日,安南區區長向蘇南成市長報告說該區的戶口數正好是十一萬二千多人,意味著府城草地再窮也要每人準備一盆祭品來普度十方鬼魂,以後安南區才能飛黃騰達,慰勵蘇市長不用傷腦筋云云。而當時竟然也有人提供一百二十支甘蔗、一千二百斤重大豬公、一萬斤白米等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多無巧不成書的玄奇奧妙與神蹟,都曾顯示在各次醮祭之時,令當時的蘇市長嘖嘖稱奇。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擔任羅天大醮總主會的蘇市長與主持萬民工商祈福法會的陳榮盛,事後都官運亨通,而經跋杯遴選出來的「七大柱三十五會首」等禮官,日後亦法喜圓滿、津津樂道於如此五百年難得遇上一次的功德。



  該次羅天大醮的組織架構與禮序概為:總主會下設七大柱三十五會首,主要職守分為大大主會、大主事、大主醮、大主壇、大主普、大主燈、大主造、斗燈首與旗牌首等。大醮之起醮按玉壇發表,金籙起白、揭旗依序進行;日課則每日二度轉經禮懺,朝拜萬靈,早晨起鼓、午時獻供、臨晚鬧廳奏樂,遵守不渝;自十月十日至閏十月十一日,分行祈壽、攘災、悼亡、度鬼之金、黃、玉籙各科儀禮序。



  羅天大醮之圓(完)醮,則於1987年丁卯年十月十日盛大舉行,與前相同組織架構,循分燈、初啟、重啟、進表、靈寶萬靈神燈、金籙正醮之醮序進行,一切仍是中規中矩,極為考究。總觀羅天大醮及其圓醮,台灣宗教界史無前例,堪為台灣大型醮會之圭皋。



民國六十九年農曆二月二日起,關帝廟舉行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祈安慶成,增福納祥。醮典由嗣漢六十四代張天師主持,市長王玉雲擔任主祭官,何應欽將軍應邀剪綵。
【第 3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香港人 2008-09-03 00:32:14
一) 序言

香港道風百年,道脈承傳多源自廣東,承先啟後,發展至今,在前輩口口相傳,教導晚輩後學至心皈命,開壇闡教,弘揚道德。在集眾之誠和努力耕耘之下,不覺間,道教在香港已漸成風氣,居民道心日重;尤其回歸之後,香港道教教團與國內道教祖庭和宮觀的道誼日趨緊密,道務與交流頻繁。香港道教聯合會成立於1967年,旨在團結和聯絡本港道觀教團,宣揚教義及組織宗教活動。道教經義相信敬天地、信鬼神,它的神仙信仰和修身哲學是人類文明的宇宙觀和生命觀;而道教科儀是溝通三界的道術,以達至天人合一,通過儀範和禮誦經本,與仙真神靈接觸,祈求庇佑,賜福消災,因此科儀齋醮是宗教的首要。據歷史的記載,古時的皇帝常見詔令啟建金籙道場。民國以後,直至近代,分別在北京白雲觀 (癸酉1993年) / 綿山大羅宮 (辛巳2001年) 前後啟建羅天大大醮,海外台灣指南宮也在戊寅年 (1998) 主辦羅天大醮和壬午年(2002)主辦通天大醮。眼觀我中華民族兩岸四地的道教團結和發展,香港道教聯合會更感發奮圖強,盡玄門弟子之責,積極進取,弘揚教義配合社會發展,道化民風,使居民守望相助,安居樂業,香港穩定繁榮。故此,道聯理事會同寅發起啟建羅天大醮之想。



(二) 齋醮之要義

一般醮典多稱金籙道場或黃籙道場,據《唐元典》規定道教醮祭:金籙道場為天子之醮,旨在調和陰陽,防止災害並祈求帝王龍壽。黃籙道場旨在超渡一切先祖亡靈、地府沉魂,按全真崳山派金籙道場分類如下﹕

醮有三階:

(1) 上階上等為國王設醮所用。普天大醮凡居位三仟六百分位。行儀49日夜。

(2) 上階中等周天大醮,凡居位二仟四百分位,行儀30日夜。

(3) 上階下等羅天大醮,凡居位一仟二百分位,行儀12日夜。

當中羅天大醮科儀和壇規均有定制,醮儀 以祈福禱壽為首要,清水蕩穢,開燈揚幡,上表發奏、啟壇迎聖,誦經拜懺,早午晚朝,禮斗供天等等都要依科宣奉,依儀行法。

齋儀 為附壇主事寒林渡亡,拯救沉淪,集 齋醮 之儀,誠通三界,達至天清地寧,陰陽兩利。更要恭請地方官員代表國家民族。上章宣意,祈求上蒼賜福,庶使風調雨順、民康物阜。



(三) 羅天醮場的佈局

道涵三才,羅天是指大羅三仙境。《禮斗經》云﹕「天一生水,地六成形。」東南西北上下稱六合。

今次羅天醮場位於荃灣福地大帽山山麓,相接圓玄學院後山,可用佔地約三十多萬平方呎,另有吉地相連,可作道場停車用。因此,權宜地方環境條件,建議羅天醮場以都壇為首,附以五方壇,結成六合壇應天運大順之數,而整個道場坐北向南,設兩進牌樓作道場山門分隔內壇和外壇,如下圖 (一) 和圖 (二):


圖 (一): 都壇







圖二 / 附件一:






醮壇名稱和供奉

(甲) 內壇:六合壇的分佈


1. (上方) 都壇三清殿:宣道演法醮壇 (主奉三清四御、八位仙真 廣東傳統)

1a. 諸神醮壇或祈穀福時壇 (主奉三十六天一千二百位尊神)

2. (東方) 玉皇殿:覃恩賜福醮壇 (主奉玉皇、東方天帝/天將、西方天帝/天將)

3. (南方) 天師殿 :除病消災醮壇。(主奉張道陵、葛、許、薩真人和三茅真君)

4. (西方) 純陽殿 :赦罪解厄醮壇。(主奉呂祖、重陽、七真)

5. (北方) 元辰殿 :保命延壽醮壇。(主奉斗姥、南辰北斗、六十太歲)

6. (下方) 三官殿: 護國佑民醮壇。(主奉天地水三官 )



(乙) 齋題﹕

祈禱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消災解厄陰陽兩利

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安定繁榮社會和諧
太上金籙羅天大醮




(丙) 法會牌樓外:設左右幡燈,左幡燈「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右幡燈「東極宮中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日間揚布幡,夜間豎明燈,如圖:







(丁) 外壇 (設置在第一進法會牌樓 [附件二] 之後,第二進醮壇牌樓 [附件二] 之前)


1. 右方設青玄煉度醮壇,主奉太乙救苦天尊超荐寒林。

2. 中央設靈官殿:降魔護法醮壇。(主奉王大天君、馬、趙、溫、岳元帥)

3. 左方設三聖醮壇,供奉釋家諸佛、儒家諸聖。

道教在唐朝純陽呂祖師敕封三教之師,思想存容儒、釋之義。據《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載:「真人勸人誦《般若心經》、《道德》、《清靜經》及《孝經》,云可以修證。」重陽祖師教化弟子習儒門之《孝經》、佛教之《心經》,以作修行之科本,是以道一風同。

基於香港歷史,過往數十年,社會存在不同宗教,宗教之間本著和而不同的理念,服務社會,組織六宗教秘書處,和平共處,攜手合作無間,諦造香港地方的宗教和諧。

港道教聯合會的成員組織,團體會員包容和接受宮觀供奉儒釋兩教,這是存在的事實。綜觀上述原因,同門如能在共識之下,可以在「外壇」設「諸佛列聖壇」方便佛儒兩教參與,共修善功。






(四) 經團組織

1. 都壇﹕由道聯會會屬道觀和道聯經懺班承壇,並邀請北京白雲觀和天師府經團配合。

2. 玉皇殿﹕香港各道觀承壇

3. 元辰殿﹕北京白雲觀 / 武當紫霄觀 / 香港各道觀承壇。

4. 純陽殿﹕海外新加坡道教總會 / 台灣指南宮承壇。

5 天師殿﹕龍虎山天師府 / 上海白雲觀 / 城隍廟承壇。

6. 三官殿﹕廣東三元宮 / 紫雲觀 / 酥醪觀 / 澳門道協 / 廣東圓玄道觀承壇。

7. 三聖醮壇:道聯會會屬佛儒經團暨認可慈善宗教團體。



(五) 道場宣傳介紹

各經壇壇外左邊設電腦螢幕告示牌,介紹承壇經團背景資料、經壇名稱意義、是日經懺名稱、法事目的和祈求等等。



(六) 法會旗幟

1. 元辰殿:二十八星宿旗

2. 都壇:五岳旗

3. 法會牌樓門外:五方 (青紅黃白黑) 旗

4. 法會各壇外:羅天醮旗、太極旗



(七) 結語

各位道聯會眾理事、宮觀主持、玄門大德,以上是道末在羅天醮儀的初擬場儀和秩序,未能盡善,更需時間考證和取經作修改,敬請諸君見諒和包涵。
【第 4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羅天大醮 2008-09-06 00:27:26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開始于公元2世紀,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承襲了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而是一種多種教。在歷史上的教派很多,後來逐漸演變為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教派,主要在漢族中還有一定影響. 由于道教沒有嚴格的入教儀式和規定,信教人數難以統計。

  羅天大醮——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所謂羅天,是指天外之天,最高最廣之天。“醮”乃是道教祭祀三清、四禦、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竹”字頭+錄)、金籙、明真、三元、八節、涂炭、自然等齋。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唐以後,“齋”與“醮”開始並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明代鄧仲修等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時,將齋、醮合並,成為道教宗教科儀的統稱。

  據道經規定,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醮位(即神位),周天大醮供奉2400醮位,羅天大醮供奉1200醮位。三種大醮做法、規模雖有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護國佑民、二延壽度亡,三消災禳禍,四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籙大醮,玉籙大醮、黃籙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唐以後,歷朝不少商王都是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清代以後這種大型道教齋醮活動就很少見了。

  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等。在誦經禮拜時還伴有優美的道教音樂和動作、隊形變化多樣的禹步及踏罡鬥。

  1993年9月17日26日在北京白雲觀舉辦的“羅天大醮”,是該觀自清代以來最大的一次盛典。參加大醮的有9個內地經團,還有香港、臺灣地區和美加澳海外經團。
【第 5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教 儀 2008-09-06 00:35:17
教 儀

每一個宗教都有他獨立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和五個獨立的條件:教義、神秘、經典、儀式、倫理,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文化體系,在人類社會上生根茁壯,為了有效的推展精神文明,為人類更大福祉,因此須要透過一個健全而有制度的組織,有計劃的主導運作,這個組織就是教會創造。
道教是我國固有宗教,是華夏古宗教之繼承者,長期以來,曾經伴著我們的祖先走過歷史長河,迄今依然。道教不但有精微的教義、合情的倫理、完備的經典,更有莊嚴肅穆的儀式。基本上道教儀式可分經儀、教儀和法儀三種,經儀亦即通常之誦經拜懺,重在去意凝神,萬緣離心,正心誠意在神前誦演經文,須知知止方明造化,誠意始覺妙音,故誦經有守真悟明之妙,代天宣化之功。

教儀旨在對神崇拜和頌揚,故重讚頌和禮樂,因此演教時多無經懺之誦禮。至法儀則針對特定目的由高功運神行法,可奪天地之造化,拯眾生於無邊。但不論演經演教或演法,其重點厥在程序問題。通常道教教儀之進行,在程序上皆有祝香,祈盟、啟頌、拜誥、進爵、獻供、入意、禮願等過程,而在文表上亦含謝罪、頌揚、祈恩之意,道教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由儀式即可窺見。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的民族,故曰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祖宗者類之本也的說法,為了報此三本,而形成了許多崇德報本的思想及祭祀的宗教活動。古代天子以封禪郊祀以彰天地之德,「封」及「郊」就是敬天,「禪」及「祀」則是祭地,都是非常隆重的大典。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一方面以道家的思想及經典為基礎,一方面也沿襲了古制祭法,而加以分類變化,其儀式因事而異,統稱科醮或「齋醮」,「醮」就是「郊天」之郊,是敬天酬神祈禳乞福科典,而「齋」則是度亡超荐的幽法。杜廣成先生刪定散壇醮儀:以牲牷血食稱祭,蔬果精珍稱醮。醮就是祭的別稱,是傳統的道教儀式,河圖經品三洞之中,計有四十二等,咸以太上為主,次以北斗為宗,但能禮備樂周,心誠丹罄,必能除患降善,醮祭重禮儀,不尚縻費,唯誠為貴。

一般醮典多稱「金籙道場」,而齋科則稱「玉籙道場」或「黃籙道場」,因為啟建道場必須「請籙」。「籙」是神的秘籍,記錄天曹各官屬吏的名諱及各種函牒文憑。道教所行之宗教儀式可上溯至上古時之明堂制度,明堂始自黃帝,後世因襲其制,古時祭祀上帝、祖先,或朝諸候、敬老尊賢,一切重大典禮必在明堂舉行,故明堂是古代政教合一之所在。依據唐六典規定道教醮祭有七:一者金籙道場,為天子之醮,旨在調和陰陽,防止災害並祈求帝王福壽。二者黃籙道場,旨在拯救一切先祖。三者明真齋,專為拯救道士先祖。四者八節齋,於八節之日祭神求仙。五者三元齋,於三元之日懺悔罪過。六者塗炭齋,旨在拯救一切急難者。七者自然齋,旨在祈求眾生之福。且科儀嚴謹,禮樂和諧,古來皆有法度。例如法儀上壇之先,首設九職:高功、都講、監齋、知磬、知鐘、侍經、伺香、表白、伺懺。在師壇稟師請法,再由巽門入戶,右足先左足隨,高功鳴天鐘以應三十六天,於洞案三進香,叩齒擊動天門,旨在上正神罡,外伏魔靈,內集神真,然後嚥液九過,繼而發爐朝真,依序演法。道者須受完整道教教育,並有高度道教修養,累積豐富道教經驗,並經傳度,授職,領有法籙之資深道士,做到道德內充,威儀外備,才能擔任高功之職,故古代道士其名貴者在此。道教的儀軌亦稱科儀,每一個醮典或齋會都包括了若干種科儀及經懺,最常見的科儀如升燈揚幡、玉壇發奏、啟師請神、開光點眼、宿啟、捲簾、分燈、進表、朝斗、朝科及開路、沐浴、破獄、遊詣、祭橋、施慣*等等不勝枚舉。而醮科亦有清、瘟、水、火、土等的區別,分門別類均有定制,俗稱之三朝醮、五朝醮則係指舉行朝科次數之謂,朝即朝禮之意,科目也很多,但仍以早朝三清、午朝玉帝、晚朝青玄為主體,亦有早朝普化晚朝天師的,係以醮會範圍而異的。道教以醮會為主要教典,其目的在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設醮咸被視為大事。依據古制建醮設壇尚有「醮分三階;壇分九等」的規定,不可任意僭越;上階三等為國君所設,上階上等醮稱為普天大醮,壇稱順天國興壇,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行科四十九晝夜。上階中等醮稱周天大醮,壇稱延祚保生壇,設二千四百星辰聖位,行科三十晝夜。上階下等醮稱羅天大醮,壇稱祈穀福時壇,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行科十二晝夜。二階三等為文武公卿群僚所設,二階上等醮稱通天大醮,壇稱黃籙延生壇,設六百四十星辰聖位,行科九晝夜。二階中等醮稱祈天大醮,壇稱黃籙臻慶壇,設四百九十星辰聖位,行科七晝夜。二階下等醮稱保禳大醮,壇稱黃籙卻邪壇,設星辰聖位三百六十,行科五晝夜。三階三等為鄉宦士庶所設;三階上等醮稱延壽醮,壇稱贖命壇,設二百四十二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三階中等醮稱降裕醮,壇稱集福壇,設一百二十四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三階下等醮稱保護醮,壇稱卻災壇,設八十一星辰聖位,行科一晝夜。由此可知道教建醮制度之嚴謹,及主持高功(大法師)之道行都不可能一蹴而成的。另者煉度的齋法亦分為以下五 :玉震 (度人)、鐵 (度鬼)、水 (度水亡)、火 (度火死)、血 (度凶喪)。不論齋儀或醮典,以其範圍而配置科儀及經懺,均有定制,大凡建醮修齋,為求完美圓隆,多有開誦「道品經」、「霞品經」及「桂品經」以求其完整,道品為神霄真言,霞品是紫府秘笈,而桂品則係文昌規範,另在文書上又至為講究,不但有上行下行的分別,還有榜、表、疏、悃、函、牒、劄、引、等等種類,都是其他宗教所欠缺的,一時也無法詳盡的介紹。建醮期間應該全面齋戒,所以又有「封山禁海」的規定,也就是禁止漁獵的意思,至於對神的供品,僅須四喜五果及四供 、六供 、七供 或十供 ,絕不主張殺豬宰牛的,四喜就是「茶、酒、麵、飯」,四供 就是香、花、水、燭,以香代表「無為」,花代表「自然」,水代表「清淨」,燭代表「順化」,以表達「清淨無為自然順化」的道教基本教義,七供 即是香、花、燈、荼、果、食、樂。十供 就是香、花、燈、荼、果、茶、食、寶、珠、衣,而不以「血食」敬神的。諺以「和尚不拜斗,道士無焰口」為道佛二教在儀式上之基本差異,向為二教教徒所遵守,近年似已漸趨混用,且日益嚴重,此種不負宗教責任之態度,欺神欺人是不足為法的。

若遇神誕或廟慶,亦有個別的慶賀祝聖科儀,不但有莊嚴的儀禮,亦有飄逸動聽的讚曲,可惜現時台灣道教宮、觀、院、堂之常住道眾,除習靜煉養、宏法利生外,每日早晚,都有早課及晚課的儀式,的道廟之中,難能見到傳統的儀軌,深值道教徒的猛省。僅就道教儀式一項而言,絕對是高度制度化的,也完全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在宗教行為上,儀式分為祈禱及祭祀二類,就祈禱目的而言,又有崇拜、頌揚、求恕、感恩諸項,藉儀式之進行而致其宗教功果。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的民族,故在道教儀式中,咸以崇德報本感恩祈願為主,在科儀程序上,含有懺悔、祈盟、頌揚、獻供、入意、禮願等內容,在儀式實踐中,則分為齋醮及祭祀二種,齋醮是道教的制式教儀,醮是敬天的儀禮,齋是度亡的幽法,齋醮分類細膩、項目繁多,難以備述,前段已作簡略介紹。祭祀則是我國上古的宗教行為,於封禪郊祀時用之,祭祀要件先須齋戒,所謂「齋戒沐浴以事上帝 」即指此,另則即所謂煙祀也。必備犧牲、祭品、酒醴及圭璧幣帛、祭畢藉「燔燎」之一縷輕煙,將此赤忱上達天庭,即所謂煙祀也。其犧牲又分全牛、全羊、全豬之太牢之祭及全羊全豬之少牢之祭,祭品則採農作物,醴酒係祭祀要件,所謂三獻即三奠酒也,獻圭璧係崇隆神之地位及權威,以及尊貴無染,幣帛則類同獻財,或曰「用幣於社」即今民間金紙之起源也。

過去列入官祀之廟,如關帝廟、媽祖廟等,往往沿用此法,但道觀則不用之,蓋因道教禁殺,不得宰殺牲畜,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定散壇醮儀說:「牲牷血食稱祭,蔬果精珍稱醮」,是知醮是祭的別稱,但忌殺生,臺灣道廟眾多,除醮會延請道士執掌外,年例祭典採三獻禮者眾,第以過程不一,且多不明含義,實失恭敬之意,為求儀注劃一,並能節省時間,復能盡其禮數,特為調整,爰列其要點並說明之: 一、道廟祭禮不同於祭孔,蓋以孔廟每年僅有春秋二祭,平日並無香火,故祭之始須啟扉迎神,祭畢須送神合扉,但道廟係宗教上建築物,終年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神恆在焉,豈須迎神,更不可將神送走,是以道廟之祭不可有「啟扉迎神」及「送神合扉」之程序,當前道廟有「接駕」「送駕」之舉全屬非是。

二、道教崇尚自然,藉鐘鼓聲數及輕重徐疾以象徵天象變化,除宮觀之晨鐘暮鼓另有敲擊之法外,在祭祀時常用卅六鐘七十二鼓以示隆重,七二、三六之數是曰「風調雨順」也,亦即國有明君,中悉清官,下皆良民,世界無有歹人,因而全無壞事,如此聖王之世,天必降瑞,是則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年有七十二風三十六雨,此即風調雨順也,陰陽交泰天人和諧,則自然國泰民安,故道廟有事,亦必以此為禱,並於祭祀中行之,除另以文字表達外,亦以鐘鼓之數以象聖世。

三、 道教不尚血食之祭,故廟祀祭品亦以下列各物為準:

【一】香:無為也 【七】玉圭(用畢收藏永可使用)
【二】花:自然也 【八】玉璧(用畢收藏)
【三】燭(火):順化也 【九】天金(幣也)
【四】荼(水):清淨也道教以「清靜無為自然順化」為基本教義,道教禮神採用「香花水燭」四供養,即係象徵其基本理念及精神。 【十】束帛(以五色紙捲代用)
【五】果:水果五、乾果五(天有五緯、地有五嶽、數有五行、人有五臟,一為數之根、九為數之尊,五為戊己土,又為中數故取其中) 【十一】壽桃
【六】齋:齋筵六味、大順之數 【十二】壽麵 祭品十二項分三階段陳獻,每次四種以象四時如意、三次成禮以為三獻。

四、一般三獻禮以三奠酒為準,我國有「無酒不成禮」的俗諺,不論是道士的齋醮或是家族之祭祖都有奠酒之過程,天師道創建之初,主持教典之道長,稱曰「祭酒」,是知禮神亦須酒醴,故道廟三獻中,應有「獻爵」之程序。初獻中爵,亞獻左爵,三獻右爵。

五、臺灣道廟最多,但廟會祭典多不養亦多不深究其含意,致有不倫不類者,即祭祖亦然。事神祭祀,唯有合理方能符禮,凡我同道,豈可不慎。為此爰將道教教儀及祭祀合為祝聖三獻科儀,作為統一道教科儀之首要工作,深盼各大宮廟樂予採用,共同為振興道教文化做出必要貢獻。

茲將道廟三獻大典程序列後以供參考:
道廟三獻大典程序 ----通贊(司儀)就位司禮。禮生排班
一、 大典開始
二、 奏樂
三、 執事者各司其職(獻禮生就龍虎位、鍍鼓土、正副引各就其位)
四、 主獻者、分獻者詣盥洗處(正副引前導、主分沐手、副引進巾)
五、 主獻者、分獻者、陪獻者各就其位(正副引導至殿外向內排班肅立)
六、 樂止
七、 鐘鼓交鳴(一鐘二鼓計卅六遍。祈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調雨順之意也)
八、 長官上香(正副引導由青龍(入相)至內殿正案前,青龍生傳香,舉畢白虎生接香,行三鞠躬禮,導由白(出將)回席,無長官上香者,由主獻者上香,入殿出殿同,行三跪九叩禮。)
九、 行初獻禮(樂作、正副引導主獻、分獻、陪獻由青龍入內殿、主獻在中案、分獻在左右案、陪在後,均肅立、獻中爵、龍虎生各司其職、畢、獻供養)。
【一】獻香(檀爐,無為也) 【三】獻燭(順化也)
【二】獻花(花盤,自然也) 【四】獻荼(淨水一盂清淨也)

十、 行三跪九叩禮(司禮唱數禮畢「樂止」,正副引導由白虎邊至殿外復位)

十一、 行亞獻禮(樂作、儀同初獻、獻左爵、繼進供養)

【一】獻果(乾果五、水果五舉一色舉進) 【三】獻圭
【二】獻齋(六齋取一味舉進) 【四】獻璧
十二、行三跪九叩禮(儀同初獻,禮畢「樂止」復位)

十三、行終獻禮(樂作、儀如前,獻右爵、繼進供養)

【一】獻幣(天金一封) 【三】獻桃(壽桃成對大年無極也)
【二】獻帛(五色束帛) 【四】獻麵(麵線一束天命不忽也)
十四、 行三跪九叩禮(儀如前式、禮畢「樂止」)

十五、 宣讀表文(讀文者跪、主獻以次均俯伏)

十六、 燔燎(司表者捧表、司帛者捧幣帛赴金亭化焚、主獻、分獻、陪獻詣廟門口望燎、三鞠躬、復位再拜)

十七、 飲福納祥(主、分、陪獻人,酌飲備妥之「福圓茶」)

十八、 禮成(鳴炮百響)
【第 6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08-11-13 00:41:1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