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轉貼 大陸學者指大天后宮非施琅所建 2008-10-24 07:50:11
記者彭奕峰/南市報導
 過去,許多人和歷史學者都根深柢固的認為,祀典大天后宮的肇始和改建都是清靖海將軍施琅所為;但是,一份由福建莆田媽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蔣維錟所提出的研究報告,卻徹底顛覆了上述說法。根據蔣維錟的考據,祀典大天后宮雖是施琅接受鄭克塽投降的地點,但肇始和改建都和施琅無關。
 這份極具震撼性的報告,是蔣維錟今年九月間應上海社會科學院之邀參加兩岸媽祖文化研討會時提出來的。他在報告中坦承,在讀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歷史所所長李祖基所著的《蓉洲詩文稿選輯》,加上自己多方面的考據之後,才知道施琅改建明寧靖王府為天妃宮之說,是過去的史學家為了迎合皇帝之意而精心設置的陷阱。

 康熙時期的閩台地方誌一致指出,施琅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把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問題是,施琅在康熙二十二年即班師離台,怎麼可能還在台灣主建天妃宮。
 蔣維錟表示,首任台灣諸羅知縣季麒光所著之《募修天妃宮疏》曾提到「東甯天妃宮者,經始於寧靖王之舍宅,而觀成于吳總戎(即吳英)之鳩工也。」季騏光在文中不稱台郡天妃宮而稱東甯天妃宮,而東甯是鄭成功所命名的的東都所改稱,其中又未提施琅之名而只提吳英,當時的施琅氣焰燻天,若無鐵證,季騏光怎敢冒此政治風險。
 過去有人以為,施琅是在安平一帶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但蔣維錟認為,受降地點應該是在現在的祀典大天后宮。
 蔣維錟指出,清陳煥庭所著之《施襄壯受降辯》一文清楚記載「克塽降表以來,在襄


祀典大天后宮鎮殿金面大媽的歷史,可

能比廟宇還久遠,最起碼超過四百年。

(記者彭奕峰攝〕

壯駐師澎湖之日,非親授受也。及襄壯入台灣,克塽迎見天妃宮,握手開誠...。」文中鄭克塽迎見施琅的天妃宮顯然就是由寧靖王府所改的天妃宮,而施琅選在此受降,是因為這裡有象徵一個舊王朝徹底終結之意。
 至於祀典大天后宮究竟何時興建?根據於一七七五年時任台灣知府兼巡道的蔣元樞所著之《重修台郡天后宮圖說》中曾提到「查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宮,未入版圖以前即已建造,郡垣廟宇,此為最久。」而季麒光在疏中也曾提及「東甯天妃宮者,經始於甯靖王之舍宅。」
 蔣維錟表示,所謂的未入版圖就是明鄭時代。而季麒光不稱台郡天后宮而稱東甯天妃宮,亦當含有天妃宮創始於明鄭之意。
 另外,季騏光所著之《甯靖王傳》結尾「甯靖王遺命其遺宅為天妃神祠,住僧於後楹大士傍奉王為舍宅主。」

 蔣維錟認為,由上文可以研判,天妃神祠之立,距施琅入台還有一個半月之時日,距康熙二十三年八月清廷正式確認台灣版圖並任命台灣官員則有一年又兩個月的時間。因此,蔣元樞的「未入版圖即已建造」之說,不論對住僧以寧靖王府為神祠或吳英重新把王府改建為天妃宮這兩個階段的事實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