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蔣維錟(莆田媽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天后宮淵源新考 2008-12-06 06:17:39
台南大天后宮的來歷,清康熙時期的閩台地方誌一致說是源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將明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此說本有明顯漏洞,即施琅既於康熙二十二年班師離台,他怎麼可能於康熙二十三年還在臺灣主建天妃宮呢?然而一種錯誤的認知經過歷史記載的一再重複,也就成為可怕的公共謬識。筆者就曾在這一誤區中徘徊了十年,直到今年夏天讀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歷史所所長李祖基先生惠贈的《蓉洲詩文稿選輯》,才恍然大悟:所謂施琅改建寧靖王府為天妃宮之說,原來是曲筆史家精心設置的陷阱。
為此,拙文擬就大天后宮的創宮淵源重新作出考證,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一、大天后宮創始和改建均非施琅所為
據首任臺灣諸羅知縣季麒光所作《募修天妃宮疏》:「東甯天妃宮者,經始于甯靖王之舍宅,而觀成于吳總戎之鳩工也。」季麒光以上記載有兩點非常突出的犯忌:一是不稱台郡天妃宮而稱東甯天妃宮,而東甯正是鄭經改鄭成功的東都而名;二是不提施琅之名只提吳英之名,而施琅當時正勢焰連天。反言之,如果不是鐵的事實,季氏怎敢冒此政治風險?我們不妨從歷史進程重新加以審視,即據施琅《舟師入臺灣疏》及江日升《臺灣外志》記載,施琅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從澎湖抵鹿耳門,至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班師離台,他在台時間不足百日,而要處理鄭氏君臣削髮並安排其內渡,籌措投降官兵的餉糧和安撫臺灣百姓等一系列煎眉大事,故不可能顧及修建天妃宮之舉。而吳英原為興化總兵(後入籍莆田),隨施琅平臺時「統陸師為副」。施琅班師時他奉命留鎮臺灣。吳英在臺灣的時間據《聖祖實錄》康熙二十四年的記錄:
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興化總兵吳英陛辭,上問曰:「爾有所陳否?」英奏曰:「臺灣設兵八千,請半為鎮守,半為屯種。」上曰:「邊地屯田,古有成法,爾具疏來,朕自酌行。」
《實錄》記吳英陛辭時的職銜仍為興化總兵,可見他是自臺灣直接進京的。此次陛辭是調鎮浙江舟山,不久即擢為四川提督。若把吳英陛辭時間扣除一個月作為他離台的時間,那麼他在台的時間有18個月,鳩工改建天妃宮就是相當從容的事了。再從季氏《疏》文考察,經吳英改建的天妃宮已形成有戲樓、正殿、後殿和僧寮等建築群,顯然不是原來的以寧靖王府暫為廟祀的結局了。
天妃宮的創始與改建既然皆非施琅所為,那麼為何自康熙二十五年起的地方誌卻異筆同文歸功於施琅呢?我認為其原因有二:一是施琅於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奏請加封天妃,朝廷命禮部郎中雅虎來閩致祭,吳英改建臺灣天妃宮可能就在此時,並主動將建廟之功轉歸施琅;二是施琅執意要把《平臺紀略碑》豎立在臺灣天妃宮,以示他對該宮的重視,至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則與拙文第二點考證有關。
二、 大天后宮是施琅受降地點
早于1995年,筆者即從閩版《靖海紀事》上發現陳煥庭(惕園)《施襄壯受降辯》一文的如下記載:
克塽降表之來,在襄壯駐師澎湖之日,非親授受也。及襄壯入臺灣,克塽迎見天妃宮,握手開誠,矢不宿怨,以安眾心。禮待優厚,出鄭氏之望外。
此文中所記鄭克塽迎見施琅的天妃宮顯然就是由寧靖王府所改的天妃宮。施琅《平臺紀略碑》可以為此作證:「餘仰體皇上好生之仁,於八月望日入進鹿耳門赤嵌泊艦,整旅登岸受降。」施琅《舟師抵臺灣疏》亦可作證:「臣於本月十三日到臺灣鹿耳門,偽藩鄭克塽遣小船前來接引入港,偽侯劉國軒、偽伯洪錫范率領各偽文武官員到軍前迎接。」這裏稱從鹿耳門改乘小船入港就是直達赤嵌樓下,並在大井頭登岸。連橫《雅堂筆記•赤嵌樓》:「赤嵌樓亦荷蘭人所建,在今城中,其始固一小嶼,四旁皆海,潮來直達樓下,港道尚存。」又《大井》:「大井在台南州治西定坊,為台南最古之跡,舊志稱來台之人在此登岸,名曰大井頭。」施琅在此登岸時,劉國軒、洪錫范率文武官員前來迎接,而鄭克塽作為「偽藩」畢竟比「偽侯」、「偽伯」位高一等,故只單獨在天妃宮迎見施琅。而天妃宮又是明甯靖王的舊邸,在此處迎降正可象徵一個舊王朝的徹底終結。因此,我懷疑這一安排是施琅在澎湖派吳啟爵入台談判時事前商定的。也正由於天妃宮是受降地點,故施琅執意要把《平臺紀略碑》豎立在天妃宮內。但筆者要附帶在此檢討的是,十年前,由於筆者腦子裏有施琅建宮的先入為主之見,竟在拙作論文中謬判鄭克爽迎見施琅的天妃宮,是民間所傳天妃為鄭成功助潮複台的安平天妃宮。現在特作糾正。
三、 大天后宮確係肇創于明鄭時代
清乾隆四十至四十三年(1775-1778)任臺灣知府兼攝巡道的蔣元樞在其《重修台郡天后宮圖說》中稱:「查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宮,未入版圖以前即已建造,郡垣廟宇,此為最久。」所謂「未入版圖」,就是明鄭時代。季麒光之《疏》文則作:「東甯天妃宮者,經始于甯靖王之舍宅」。李氏不稱台郡天妃宮而稱東甯天妃宮,亦當含有宮之創始于明鄭之意,因為東寧之名正是鄭經由其父鄭成功命名的東都所改稱。下面,我們再從時間進程加以考察。先看季麒光的《甯靖王傳》:
六月二十六日,鄭氏戰敗,王命宮眷曰:「可以死矣。」妾袁氏、蔡氏及侍姬三人俱官笄被服,先縊於堂……次日,五棺出葬于郡南前山。校役舉主人柩至,王視之無他言,但曰:「未時也。」即加翼善冠,被四圍龍袍,束玉帶,佩印綬。將縊,且曰:「我去矣。」遂絕。眾扶下座,面不改色。
傳記結尾雲:「其遺宅為天妃神祠,住僧於後楹大士傍奉王為舍宅主雲。」從傳文可證,甯靖王在自殉前即遺囑舍宅為天妃神祠,迨王歿,便立即可改府邸為神祠。那麼天妃神祠之立,距施琅之入台還有一個月半的時日,距康熙二十三年八月清廷正式確認臺灣版圖並任命臺灣官員則還有一年零二個月的時間。故蔣元樞的「未入版圖即已建造」之說,不論對住僧以寧靖王府為神祠或吳英重新把王府改建為天妃宮這兩個階段的事實都適用。
【第 1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東明 寧靖帝國 承天急診室 2008-12-08 22:24:50
非也!
東寧非鄭大木
錫之!
是朱天球
錫之!
勿再誤導網友!
請再查證!
【第 2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台南 赤軍 2008-12-08 23:05:20
個人所知:

              

         明寧靖王朱術桂入台時
         和天妃宮住持僧 聖知
         交情深厚
         1661{永曆十五}
         寧靖王自縊前 允許聖
         知將天妃移入王府 即
         是東寧天妃宮 當年八
         月 清朝水師提督施琅
         率師入台 在東寧天妃
         宮接受鄭克塽投降


         也就是說:明鄭時期
         寧靖王府一已經改為
         東寧天妃廟
         王府名存實亡 天妃
         林默娘才是是屋主人

        
          歷史詳細應該不多
         人知道 
【第 3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天意 2008-12-09 09:39:23
1642年寧靖朱天皇【原鼎池_襲長陽郡王與寧靖羅天后_浙江王之女】就己開台3 1683年與五妃選擇和台灣共存亡 一肩擔起明亡的責仨 全都靖國3 夫妻四人加三女婢
至今仍淙埋在台灣的土地裡

請問1661年才來台的
鄭大木
有什麼資格作開台王
鄭家最後擁兵待降 選擇投降清國
害寧靖天皇有志難伸_
以當時帝制年代
鄭家之忠心何在
有什麼資格算民族英雄
而一家四代早在三百年前投降回中國_埋在中國了
台人跟統泛三百年的外人政杈參拜
所編的假英雄
想想
真正悲哀
而不去懷念 參拜
台灣人的國父
寧靖天皇__________朱聿靖_字天球_諱名術桂
更是令人心痛

東明台灣民主國________天言 上
【第 4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2008-12-09 10:01:29
嗟哉寧靖嘉靖孫

播遷萬里來瞿門

雄心自許隨靈武

老節空教泣楚原

以上四句描述_【1651____1659年 即寧靖天皇于今之大天后宮金面的鎮殿大媽__即1403年明永樂媽前_____登基】___改元東寧】9年之間在寧靖天皇的指揮之下
收復3江南6省

1659年

部下吳越楚求的總司令__張司馬攻入至南京城下
反清復明勝利在望
無奈鄭成功所率的原海盜軍
一連戰敗退回廈門
導致功敗垂成
寧靖天皇再也無緣回_______故 鄉 荊州之無奈

......
【第 5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517 2008-12-10 04:45:12
東明寧靖帝國_寧靖池天皇___朱天球 (1618_1683)

諱__術桂
字__天球
別號 一元子(天子)

1618年生于鼎池(洞庭湖)北岸_明 承天荊州府之武當山
為明太祖(洪武君_朱元璋)之九世孫
 明成祖(永樂君_朱隷 )之八世孫
 明世宗(嘉靖君_朱厚熜)之 孫
 明長陽郡王__晉王___之 子

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
與羅天后(越王_ 浙江王之女)
率吳越楚三國部隊
光復臺灣(明三十六琉球群島之王島_天球)

1644年
于浙之寧海   由明護國(輔國)大將軍
晉升為  鎮國大將軍(明 天下兵馬大元帥)
1645年
南明隆武帝(原 唐王_朱元璋_二十二房九世孫)
冊封為
寧靖親王監國(即_太子)
....................待續......

東明寧靖天后祖殿 致和堂 五柱轎班會 中柱 方世玉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