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轉貼 新寮八音團略史 2010-10-18 00:51:27
新寮八音團略史
新寮八音團成立於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
本八音團純屬業餘娛樂性質。成員大多數為作穡(sit)人。當時社會蔽塞,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不夠熱絡,娛樂缺乏。莊稼(ka)人,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鮮少有休閒活動可供紓解身心。本里里民陳枝全先生與數位對音樂有素養之同好者,倡議成立新寮八音團。一來能於農隙閒暇,茶餘飯後,齊聚ㄧ堂,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興會淋漓,合奏數曲,其樂融融,怡然自得。二來可使廟會慶典與祭祀、婚喪喜慶增添無比熱鬧場面,一舉數得。遂結合志同道合夥伴,共襄盛舉。新寮八音團於焉誕生。
何謂八音?即以八種材質做成之樂器所演奏之音樂。【三字經】有謂:「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古稱笙竽為「匏」。壎(hon)為「土」。(壎,用土做成,有六孔可吹。)鼓為「革」。柷敔(chiok-gu)為「木」(柷敔,用木做成,形如方斗。)罄為「金」。琴瑟為「絲」。蕭管「竹」。
「八音」隨先民移植來台,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已歷經三百餘年。其間不斷融化演進,樹立獨特之風格。
「八音」源自客族。客族由中原地區不斷遷徙至廣東梅縣等地。因所過之地甚廣,不斷吸收各地民間音樂,在融入自己固有之風格,逐漸形成一種特殊曲調,稱之為「客家八音」。「客家八音」最富有客家色彩之純音樂藝術。無論在音階、調式等音樂風格、演出方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方面,皆深受先民傳統民間音樂之影響,為珍貴之文化寶藏。其演奏場合依歲時節令之不同,可分為(一)起天神(二)迎媽祖(三)神聖聖誕(四)中元普度與建醮(五)還天神(六)喜慶場合:結婚、祝壽、高中等。
新寮八音團肇始之時,聘請旭川師為教師,其膳宿由成員輪流供應。練習場地為新寮鎮安宮廟宇廂房,在旭川師諄諄教導下,名師出高徒,成員個個功力雄厚,一般科班出身者,恐難望其項背。故成軍以來,無遠弗屆,參與無數婚喪喜慶與廟會建醮割香等表演。鋒頭畢露,一枝獨秀。所到之處,有口皆碑,名聞遐邇。
尤其最值稱頌者,曾榮獲台南縣市遴選指定擔任安定鄉中沙村與安南區長安里毗鄰之兩株莿桐樹婚禮之主樂。該兩株莿桐樹,一株在路北,屬台南縣。另一株在路南,屬台南市。在喜氣洋洋,悠揚美妙旋律中,雙方主婚人台南市市長許添財先生與台南縣縣長蘇煥智先生福證下及眾多鄉親祝福聲中,一對日夜相依相偎「情侶」,喜結連理,終成眷屬。台南縣市締結秦晉之好,象徵兩縣市在地方建設永遠不分彼此,攜手合作無間。在樂壇上譜下不朽樂章,並傳為千古美談。
然而物換星移,不覺三十餘年歲月,一晃即逝。驀然回首來時路,當年年輕力壯成員,現今皆已邁入「來稀」之年。或因老成凋謝,或因工作關係而不捨離開團隊。另方面由於經年累月難得有伊兩次盛會,大夥齊聚ㄧ處相互切磋。故一度幾近瀕臨解散之命運。所幸農委會適時於民國七十七年編列長安社區發展後續計畫。本八音團躬逢其盛,適得其時,符合該計畫中尋回失落民俗藝陣之宗旨,獲得有關當局大力扶持,得以復甦。同時由於台南市農會關心有加,主辦人員之ㄧ--施錄喜先生從中鼎力協助及本里鄭榮圖先生任職該農會推廣課課長之便,極力爭取補助款,方能重整旗鼓。再度煩請鄭榮圖先生與本里上農會會員代表鄭慶雲先生,不辭勞苦翻山越嶺至五甲勢,重訪名師。無奈抵達時,老師傅已過往多時,只好改聘其同門人--忠師等前來指導。故本即將失傳之絕藝,能繼續傳承至今而不墜,應歸功於台南市農會以及施錄喜、鄭榮圖、鄭慶雲等諸位先生之熱心相挺。本團復起時間為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一月二十六日。
本團所使用之樂器有:
(1)笛:一支。
(2)嗩吶【吹】:一支。
(3)殼絃:一支。
(4)二絃:一支。
(5)三絃:一支。
(6)鈸:一付。
(7)小鑼:一面。
(8)梆子【敲仔】:一個。
本團成員傳承如下:
(1)笛:鄭清福>鄭順平。
(2)嗩吶:陳國林>鄭文長>陳國林。
(3)殼絃:鄭其財>鄭其雄>鄭文漳>鄭文長。
(4)二絃:鄭文漳>鄭文註。
(5)三絃:鄭忠富【江海】。
(6)鈸:鄭連溪。
(7)小鑼:鄭振卿>鄭南成。
(8)敲仔:鄭文註>鄭阿勇>鄭福添【福園】>鄭末本。
時代進步,社會轉型。本為膾炙人口之八音,曾幾何時,漸為大型樂團取而代之,而趨於式微,每況愈下。然本八音團仍為新寮鎮安宮天上聖母駕前不可多得之文陣代表,又為目前台南縣市碩果僅存業餘性質之傳統正八音。
吾輩宜飲水思源,珍惜先民遺留之寶藏,並善加保存與發揚光大。同時更應多方面台灣文化,厚植本土意識。不斷注入新血,代代薪火相傳而無盡時。更期盼後代子孫於聆聽此優雅悅耳旋律之餘,而興餘音繞樑,三月不知肉味之讚歎耳。
西旁角 鄭江山 敬撰
民國九十五年(西元2006年)八月於台南